首页 » 礼仪知识 »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知识网 2024-04-29 礼仪知识 635 views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1.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朋友你好!通过对婚嫁习俗文化景观的历史与现在对比发现,婚嫁习俗已在通婚形式、通婚区域以及婚俗景观等方面发生变迁,而致使其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与壮族生活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起着关键作用,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

在壮族的传统的人生礼仪中,男婚女嫁是不可轻视:生子是延续世系的标志,结婚则是其手段。在历史洗礼下,婚姻礼仪也随社会变迁而变化,进而符合社会进程。

文化在历经数千年后,不仅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沉淀,并且还随社会变化持续至今不曾不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如此,在漫长的时间里,文化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震惊于世界各地,源远流长、千头万绪。 文化的内涵广泛,与之联系者千千万万,其中婚姻民俗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演变不中辍的一个很好例子。

风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众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在原始民族中间存在着一套决定两性间互相关系的复杂的规矩。”

⑴这些规矩不妨看作是最早的婚姻制度。从人类历史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婚姻制度不断演化,从原始群的乱婚和血缘群婚,进化为氏族社会的非血缘群婚和对偶婚,又进而固定为文明社会的一夫一妻制。

不过,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志中,尚未发现乱婚乃至群婚的确凿证据。⑵。

2.关于结婚习俗类的大家认为是什么因素对中国近代的婚姻习俗的改变产

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

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根据上海本地人的习俗,结婚要摆上三天三夜流水席,凡邻居街坊进来道喜的,随坐随吃。过去的流水席往往摆在自家的院子里,然后请上村里的厨师,接连不断的烧灶头。

现在么,条件好了,流水席摆到了大酒店里,比如我们今天的这对俊男靓女,3天里可是摆足了145桌哦! LOVESTORY 故事的主人公,新娘徐婷是个1983年出生的白领美眉,新郎陆晓竣长她3岁,是个斯文到极点的IT帅哥,两人站在一起,让人心中忍不住发出“一对璧人”的感慨。 两人在2年前经亲友介绍相识,当时的晓竣还未从丧母的悲痛中缓解过来,精神压力比较重,眉宇间总有化不尽的哀愁。

徐婷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勇气。然而,两人的之一次见面并不顺利。

从未恋爱过徐婷曾无数次在心中勾勒出白马王子的形象,高大、魁梧的男子汉同眼前白净、腼腆、身高仅1米7出头的小伙子似乎很难联系到一起,所以连晚饭也没吃就找借口离开了。 好在世界上还有 *** 这种东西,之一次约会后,晓竣在MSN上加上了意中人的账号,两人在网上聊了一个月,徐婷逐渐发现小伙子是个很实在的人,挺值得依靠。

转机发生在徐婷电脑中毒之后,老实的晓竣并未利用这个机会与姑娘接近,而是把杀毒软件和详细的杀毒步骤写在电脑软盘里,一起快递到了姑娘公司。 根据软盘里所写的流程,徐婷顺利的解决了电脑病毒。

此时的她,不仅怀念起这个体贴又可靠的“屏中人”来。于是,两人终于有了第二次约会,地点就在竹家庄避风塘。

席间的晓竣不住给徐婷夹菜,姑娘稍微皱一下眉头,一张餐巾纸就会无声递到面前。与上次见面不同的是,这次徐婷居然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于是两人吃完饭后,又去徐家汇公园里逛了一大圈才回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晓竣去徐婷家作客,姑娘的母亲一眼就看中了眼前的小伙子。在“未来丈母娘”的推波助澜下,两人的感情很快就有了不错的发展。

当然,事实证明,丈母娘的眼光非常准确,小伙子天天开车从徐家汇送女朋友回宝山的家,然后再回自己家,从无一天间断。 更难能可贵的是,徐婷有段时间在徐家汇读书,晓竣硬是牺牲睡眠,早晨6点就起床去宝山接女朋友,然后再开回徐家汇,之后再接她下课,又送回宝山。

即使是这样频密的相见,两人在相识的两年里,也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回家后更还煲上几小时的“ *** 粥”,才肯安然睡去。 所以结婚对两人来说,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爱情之花,开的分外鲜艳。

在这对新人眼里,真正的爱,正是如此“天天相见,刻刻不厌”。于是笔者便只好同各位读者一起,一边羡慕他们,一边祝福他们能够白头到老,永远恩爱如此时! 婚礼花销 ★婚纱照(龙摄影):17500元(含1大1小2相册,138张照片带底片,台湾摄影师、化妆师全跟,换5套衣服有外景,水晶相框2只,水晶钢琴架,60寸海报,30寸横匾,礼服租赁券价值1200元,喜帖50张,会员卡1张,DVD+光盘。

) ★首饰(日本购):100000元(50分钻戒、1克拉钻石项链、钻石胸针、钻石耳环、白金对戒)。 ★婚礼行头:新郎(伊势丹购西装4500元,东方商厦购衬衫2件1200元,真丝大王定做中装1200元,BOSS皮带、皮鞋朋友赠,领带380元);新娘(龙摄影借1婚纱1800元,真丝大王定做旗袍1600元,日本购便装+裙装+鞋共10件8400元,安莉芳内衣1200元)。

★婚庆(成世礼仪):14000元(含全场鲜花布置、鲜花拱门、花亭6个、罗马柱6个、摄影摄像2对、司仪、烛光仪式、香槟塔、追光灯、泡泡机、冷焰火、干冰、。

3.近代婚礼的改变

婚丧习俗的变化: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前日为春甫婚期,行夷礼”(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0页。)。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注: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87-1988页。)。文明结婚,除婚礼地点不在教堂,不用牧师主婚外,许多仪式大致从西礼中移植过来,虽然杂有中国传统婚礼的某些内容,但精神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总之,近代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城镇“文明结婚”的流行,毕竟反映出中国婚俗的变化,代表着晚清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

4.改革开放中国婚姻观念的改变

一、婚姻观念 70年代——相濡以沫的爱情。

那时的人们一致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更重要的是,当时人们心中没有婚房这个概念。但是对于结婚所需的东西还是有所讲究的,只要家境不错的人,都会准备“三转一响”。

80年代——自由恋爱。这个年代的恋爱之风偷偷在年轻人之间刮了起来。

80年代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只要家里腾出一个房间做婚房,两个人就商量着结婚了。那时的他们讲究的是喜庆,什么东西都别上朵大红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备受推崇的“三大件”、“72条腿”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90年代——大胆拥抱和亲吻。

90年代正是经济腾飞之际,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由恋爱之火熊熊燃烧。在选对象时,不仅要看对方的相貌和身高等在外条件,物质条件也成为人们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个年代的他们,日子好了起来,婚礼讲究风风光光和排场,结婚的三大件变成了彩电、空调、影碟机,特别是空调,因为制冷制热的缘故,成为不少新婚人群的首选。 21世纪——自由恋爱+坚持。

如今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从恋爱到结婚,就像取经一般,要勇闯重重关卡,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贵在坚持”,有时候反倒羡慕起我们的父辈、祖辈的爱情,因为他们既纯粹又简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一些年轻人对婚姻有了新的见解和看法,更多的是因为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更加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于是他们选择了“裸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群年轻人因为追随时代个性,“跟着感觉走”或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再者是因为父母逼婚严重,于是他们选择了闪婚。

以前在人们看来即使在婚姻生活中,感情出现问题,修修补补还能过。但现在的我们倘若婚姻生活一旦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离婚,而不是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都不愿将就,都不愿妥协。

二、结婚形式 改革开放前,婚姻是人们一生之中的重大事件,一要讲究门当户对,二要讲究父母之命。父母包办婚姻的情况在改革开放前是社会大流,80年代初还流行报刊征婚。

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婚礼各类习俗较繁琐,结婚日期讲究良辰吉日,需要两家人决定选取一个宜嫁娶的好日子。结婚当日男方家要派人去女方家将新娘子接过来,有用自行车的、有用马车的、也有新娘子走过来的。

女方家也要准备嫁妆,比如桌子、箱子、被子、茶壶等。新娘子离开娘家前,新郎和新娘要向女方父母跪拜、敬茶,女方父母要对新人祝福。

到达男方家时,新娘要跨火盆、撒帐,表示祝福。另外,男女方都要办酒席来招待双方的来宾和亲戚,来参加酒席的人们要准备份子钱,这是“人情”。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结婚当天还有闹洞房的习俗。 改革开放后,婚礼方式开始呈树状发展,婚礼方式各种各样,开始出现旅游结婚、绿色婚礼、滑翔伞婚礼、短跑婚礼等各类新颖的结婚形式。

“彩礼钱”也呈蓬勃式发展,各地的彩礼钱各有不同,成倍上翻。青年间也少有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的,新一代青年更有独立思想,追求自由恋爱。

一些婚礼陋俗也被新一代青年摒弃,比如不文明的婚闹行为以及铺张浪费追求“面子”的婚礼需求。他们将办婚礼的钱用来旅游,边旅游边结婚,既满足了浪漫又节省了资金。

一些青年更是拒绝高额彩礼,追求平等恋爱,男女双方通过自己的拼搏挣取结婚财产,通过双方的努力买车买房。展现了新一代中青年的自立与自强。

近年来更是兴起传统婚礼,穿着中国传统婚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良好传承中华礼仪之邦的传统,在婚礼中体现“礼”、“孝”。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婚俗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忠实地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升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对我国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这些变化使我国的,婚姻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嫁妆彩礼 70年代彩礼与嫁妆流行“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彰显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人们普遍认为有了这三样东西才“体面”。

而且都是要有牌子的,手表是上海牌的,自行车是凤凰牌的,缝纫机是蜜蜂牌的。

5.浅析壮族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

朋友你好!

壮族青年举行婚礼时,有一套独特风趣的习俗和讲究。

新娘出嫁时要穿黑嫁衣。黑色在壮族人眼里表示正统,所以出嫁之日,新娘必须穿上新郎家缝制的黑嫁衣,方能出厅堂与长辈拜别。

当新娘走出厅堂行到家门时,男方接亲娘要马上踏着新娘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传说是为了让新娘忘了回娘家路,一心一意与丈夫成家立业。

背新娘出门楼,当新娘走出家门,接亲娘立即给新娘盖上红头巾,由新娘兄长把新娘背出村塞门楼,然后方与伴娘上路同行。意指新娘难舍亲人,不愿离别,只好叫兄长背。

新娘上路不准回头望,如果是无意之间回头一望,接亲娘便要到井边或河边取水给新娘喝,以示对新娘的惩罚。

新娘洞房要“坐时”,当新娘接亲引进洞放的,接亲娘会与新娘对坐,并用脚踏在新娘的双脚之上,直至板凳坐热,地板踩暖为止,意为使新娘从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娘汲新水,即新娘过门后之一次汲水,壮族人对此十分讲究,新娘被姑或嫂带到井旁或河边的,先朝源头行屈膝礼,然后扔几枚硬币方能汲水,意在告知水神,新娘已出了钱买这方水,而且桶口要向着水源一次汲满,祈求日后满福满禄。偷新郎鞋,当洞房之夜,新郎要把鞋藏好,要是给新娘偷看到了,日后要由新娘做主。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在壮族的传统的人生礼仪中,男婚女嫁是不可轻视:生子是延续世系的标志,结婚则是其手段。在历史洗礼下,婚姻礼仪也随社会变迁而变化,进而符合社会进程。

壮族文化在历经数千年后,不仅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沉淀,并且还随社会变化持续至今不曾不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如此,在漫长的时间里,壮族文化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震惊于世界各地,源远流长、千头万绪。

文化的内涵广泛,与之联系者千千万万,其中婚姻民俗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演变不中辍的一个很好例子。

风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众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在原始民族中间存在着一套决定两性间互相关系的复杂的规矩。”⑴这些规矩不妨看作是最早的婚姻制度。从人类历史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婚姻制度不断演化,从原始群的乱婚和血缘群婚,进化为氏族社会的非血缘群婚和对偶婚,又进而固定为文明社会的一夫一妻制。不过,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志中,尚未发现乱婚乃至群婚的确凿证据。⑵

壮族传统婚姻有着严格的礼仪规定,其步骤是十分严谨的。传统的婚姻、尤其是壮族的婚姻,基本上是和爱情绝缘的,当然也就谈不上恋爱。青年人的结合,大多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尽管早在《诗经》中描述的年代,青年男女的交往还是比较自由的,如《诗经?卫风?木瓜》一诗,就有反映恋人自由恋爱且相互赠答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玫;匪报也,用以为好也。”但自周代以来,婚姻制度无形开始束缚了青年男女爱情,现在的婚姻随人们的开放和社会的变迁而给爱情注进了关键的恋爱。

6.历史 古代与现代婚姻习俗变化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古代婚姻的观念 在早期原始人群内部,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杂乱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两性关系中出现了道德和理性的曙光。 *** 禁忌的形成和族外婚姻的实行,标志着性的需要开始服从于“人”的需要,婚姻制度正是随着原始经济的发展、人类互助的日益广泛以及亲属关系的趋于明晰,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

“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一、婚姻的概念 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

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

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尔雅 ? 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

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结合,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和社会文化的特点。在儒家经典中,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

首先,婚礼被视为人伦之始。《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其次,婚礼被视为礼的根本。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礼记?昏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再次,社会的婚姻状况还与社会治乱相关涉。

《新唐书?后妃传上》说:“礼本于夫妇,……治乱因之,兴亡系焉。”儒家把两性结合为夫妻看作是文化的、社会的现象,这是一种具有文明色彩的认识,古代婚姻礼仪正是基于儒家的婚姻观念而逐渐形成。

必须指出的是,儒家对婚姻强调的是“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社会规范,对“情”和“爱”则相对忽视。儒家又以婚姻为起点,推衍出父子、君臣一类的等级关系,于是,婚姻关系成为构成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

二、婚姻的意义 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两姓宗族利益的大事,因此,男子与其说是为个人娶妻,毋宁说是为宗族娶妇。就婚姻的目的而言,首先是传宗接代。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宗法观念支配下的婚姻,以广家族、繁子孙为首要目的。《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孔子说:“大昏,万世之嗣也。” 有夫妇而后有子嗣,由合法婚姻所生之长子才是嫡子,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社会,传宗接代关系到家族的延续,“继后世”自然成为娶妻的首要目的。

其次是祭祀祖先。宗法社会重视血缘,把祖先血脉不绝视为家族的头等大事。

古代婚礼常在祖先牌位前举行,叫做“庙见”,表示新婚夫妇共承祖先,同奉宗庙。《白虎通义?王者不臣》说:“妻者与己一体,恭承宗庙,……上承先祖,下继万世。”

《唐律疏议?户婚》也说:“妻者,传家事,承祭祀。”传统婚礼仪式中的夫妻拜堂,就包括拜公婆、拜天地及拜祖先的内容。

第三是增加劳力。自进入父系社会后,男尊女卑被视为天经地义。

《易?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些哲学概括把男尊女卑视同自然法则,不可违背。

男子娶妻可得内助,而妇女只能“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

按封建礼法规定:“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妻子操持家务,侍奉姑舅,奉养公婆,却无经济地位。

第四是防止男女 *** 。《礼记?坊记》说:“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婚制来别男女,防 *** ,尤其强调妇女要恪守贞节,本质上顺应了宗法制的需要,以确保女子所生子女血缘的纯正。

然而,封建贞淫观对女性有诸多制约,对男子的 *** 却是少有约束力的。 古代婚姻的变迁 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对婚姻家庭的演变作过专力研究。

他对人类婚姻的演变作了如下的梳理,首先是处于乱婚状态的人群;其次是以群婚为基础的血缘家庭取代了这种人群;再次是普那路亚家庭,实行的是两个集团间的通婚;接着由群婚制过渡到对偶婚制,它以单偶婚姻为基础,但不是排他性的同居;最后由对偶婚制过渡到专偶婚制,此即一夫一妻制。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

7.近代我国婚俗变迁的特征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各地

民情的不同和人类思想的解放,

“六礼”

婚姻礼仪的改变(研究婚嫁文化礼仪传承与变迁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古代的指与男女结合相关的六种礼节,即:纳采、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大体上还在执行,但是纯粹的“六

礼”已经不复存在了。

“六礼”的具体环节在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们更倾向

于将注意力到婚礼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则逐渐被淡化。

由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

普及,

青年男女在配偶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 *** ,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现象已

荡然无存;女性地位的上升与文明的开化,也使得很多女性转变了自己的思想,

完成了从

被男性追求到主动寻觅幸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等,

使

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形式多样、

联络密切;

古代婚礼的繁琐流程已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有的仪式甚至已被当代人遗弃。

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

行的礼仪程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

婚礼不断地变化,

到近代,

西式文化的进入,

也使婚礼发生重大的变革。

现在,

婚姻关系的确立的依据为结婚证,

婚礼的仪式大体上由

繁至简。总体说来,婚俗文化的演变为一对男女由媒妁之言到自然相识,

从相亲到自由恋

爱的趋势,婚礼则由一个繁文缛节变得喜气盈盈,更加简单。


化妆知识 知识大全
标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twangzha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pjjgxx.com/liyi/5.html

相关文章

穿西服的正确礼仪(穿西服的礼仪)

穿西服的正确礼仪(穿西服的礼仪) 1.穿西服的礼仪 穿西服的礼仪现代男士西服基本上是沿袭欧洲男士服装的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其装扮...

舞蹈知识 2024-04-29 阅读45 评论0

国际象棋的下棋礼仪(国际象棋的礼仪)

国际象棋的下棋礼仪(国际象棋的礼仪) 1.国际象棋的礼仪 1、尊重对手 对弈前,双方棋手摆好棋具,握手或点头致意,互道“请指教...

瑜伽知识 2024-04-29 阅读84 评论0

着装礼仪的演变(礼仪的演变过程)

着装礼仪的演变(礼仪的演变过程) 1.礼仪的演变过程 01. 礼仪的最初发展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最开始的宗教活动——...

舞蹈知识 2024-04-29 阅读90 评论0

唐朝时期的礼仪(唐朝的礼仪)

唐朝时期的礼仪(唐朝的礼仪) 1.唐朝的礼仪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服...

舞蹈知识 2024-04-29 阅读61 评论0